从《药神》到《误杀》:走上舞台中心的80后导演,和那些“贵人”们
在拍《误杀》之前,柯汶利的毕业作品《自由人》,全片同样充斥着无法宣泄的抑郁,在豆瓣拿到8分。而陈思诚给了柯汶利一个机会,去放大他的优势。 值得注意的是,像陈思诚这样在业内已经形成个人风格,并向市场输出过优质作品的导演,要么已经有了自己的影视公司,具备独立运作影视项目的能力;要么则是凭借个人品牌价值与头部影视公司形成某种绑定关系。 陈思诚属于后者,他与万达影视合资成立骋亚影视,他的唐人街系列背后,万达从来不会缺席。此次陈思诚监制《误杀》,万达也是该片的主要出品方之一。 也就是说,在这种模式下,成熟导演有赌的成分,他们把个人积累的品牌价值赋予新人导演,以此获得资本支持。如果赌赢了,他们不仅能够加快个人品牌向市场输出优秀作品的频率,还有可能在某一电影品类上开创出新的可能性。 2016年,宁浩的坏猴子影业就已经推出“坏猴子72变电影计划”用于扶持新人导演。宁浩背后既有自己的坏猴子还有欢喜传媒。《绣春刀·修罗战场》的路阳,《我不是药神》的文牧野,《流浪地球》的郭帆、《受益人》的申奥等,都是“坏猴子计划”下的受益者。 双方的共赢是这种模式得以延续的基础。 更重要的是,为保障个人品牌价值的持续性,成熟导演在扶持新人方面也会选择个人更擅长的领域,比如更擅长悬疑类的陈思诚选了柯汶利的《误杀》,而《我不是药神》在现实题材和喜剧上的融合则是宁浩的长处。 徐峥在喜剧上的优势也以相同的模式传承,不仅为新人导演苏伦监制《超时空同居》,还在今年贺岁档,为80后导演杨子监制《宠爱》,影片同样属于喜剧范畴。 监制的个人能力和风格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到影片之中,也不再只是一个挂名,更有利于推动行业走向更健康的发展环境,而成熟导演在相似风格的作品上,也能给到新人导演更多的经验借鉴,进一步盘活新一代导演的创作活力。 至少从目前来看,年轻一代的导演市场是持续活跃的。 据镜像娱乐(ID:jingxiangyule)统计,在2018年和2019年导演票房榜TOP20中,75后、80后年轻一代导演占比都达到50%左右,尤其是在累计票房排名前五位的导演中,年轻一代占据着60%-80%的优势。 年轻一代的导演和他的“贵人”们,正在创造一个新时代。 原创文章,转载请标注来源和作者,违者必究! (编辑:51站长网) 【声明】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,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! |